用臺灣閩南語查詞目

部份符合 「魚」 有115筆,第5頁

序號81𩸙仔
序號 81
詞目 𩸙仔
音讀 tāi-á
華語釋義 鯉魚。魚類。嘴的外觀呈鈍圓形,有長短觸鬚各一對。脊鰭長、尾鰭分叉。以水草及魚蝦貝類為食物。現在大多以人工飼養為主,主要做為食用魚。
序號82豆仔魚
序號 82
詞目 豆仔魚
音讀 tāu-á-hî/tāu-á-hû
華語釋義 大鱗鮻。魚類。食用魚種,外觀近似於烏魚,體長約20至25公分,最長可達35公分。
序號83吐目
序號 83
詞目 吐目
音讀 thóo-ba̍k
華語釋義 突眼、鼓眼泡。眼球突出。這種外觀特徵除了天生遺傳以外,大多是甲狀腺亢進或腦部、眼部病變引起。
序號84塗虱
序號 84
詞目 塗虱
音讀 thôo-sat
華語釋義 小鯰魚。魚類。背鰭大且長,為溫水性魚類。因雌魚成長速度較雄魚快,體型也較大,肉質鮮美,所以具有養殖價值。
序號85釣魚翁
序號 85
詞目 釣魚翁
音讀 tiò-hî-ang/tiò-hû-ang
華語釋義 翠鳥、魚狗。禽鳥類。臺灣地區常見留鳥的一種。大多棲息於平地至山麓、丘陵之溪流、池塘、湖沼等地。常單獨棲坐於離水面不高樹枝上,若發現魚蝦出現即刻入水捕捉,以喙尖咬緊其頭部,在樹幹上敲打後嚥食。
序號86罾
序號 86
詞目
音讀 tsan
華語釋義 漁網。以數條繩索綁住網子數點,再將繩索集中吊起漁網,漁網中放誘餌再沉入水裡,一段時間後把漁網拉起,即有魚蝦困在漁網內。 用罾網捕魚、蝦。
序號87罾魚
序號 87
詞目 罾魚
音讀 tsan-hî/tsan-hû
華語釋義 用四邊有支架的方形漁網捕魚。
序號88㨻魚
序號 88
詞目 㨻魚
音讀 tsānn hî/tsānn hû
華語釋義 放網再拉起,然後用網杓把魚撈起。
序號89柴魚
序號 89
詞目 柴魚
音讀 tshâ-hî/tshâ-hû
華語釋義 鰹魚乾。將鰹魚除去內臟後蒸熟,再用慢火烘烤成堅硬薰黃的魚乾,然後刨成薄片。因形狀和顏色像柴,所以稱為「柴魚」。
序號90田蛤仔
序號 90
詞目 田蛤仔
音讀 tshân-kap-á
華語釋義 田蛙、青蛙。兩棲類動物。頭寬扁、闊嘴、大眼。背部呈青綠色,腹部灰白,表皮光滑。有蹼,善跳躍、游泳。
序號91草魚
序號 91
詞目 草魚
音讀 tsháu-hî/tsháu-hû
華語釋義 魚名。一種可食用的淡水魚,身體近似圓筒形,青黃色,有側腺,吃水草維生。
序號92汫水魚
序號 92
詞目 汫水魚
音讀 tsiánn-tsuí-hî/tsiánn-tsuí-hû
華語釋義 淡水魚。
序號93鯽
序號 93
詞目
音讀 tsit
華語釋義 魚類。身體側扁,頭部呈尖狀,背部隆起。產於淡水中,為常見的食用魚。
序號94鯽仔魚
序號 94
詞目 鯽仔魚
音讀 tsit-á-hî/tsit-á-hû
華語釋義 魚類。身體側扁,頭部呈尖狀,背部隆起。產於淡水中,為常見的食用魚。
序號95鮢鱖
序號 95
詞目 鮢鱖
音讀 tsu-kuè/tsu-kè
華語釋義 鞍帶石斑魚。魚類。俗稱「龍膽石斑」。一種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,是石斑魚類中體型最大者,故也稱為「斑王」。「鮢鱖」是南部說法,北部講「石斑」。
序號96水雞
序號 96
詞目 水雞
音讀 tsuí-ke/tsuí-kue
華語釋義 青蛙。兩棲類動物。腳上有蹼,擅長跳躍、游泳。多生活在水邊,常在夜間活動。 女人的生殖器。臺灣南部的閩南話「水雞」又指女性的生殖器,為了避諱,便把青蛙叫做「四跤仔」(sì-kha-á)。
序號97鰮仔魚
序號 97
詞目 鰮仔魚
音讀 un-á-hî/un-á-hû
華語釋義 沙丁魚。魚名。下顎較上顎略長,背蒼腹白,肉質鮮美,多製為罐頭食品。
序號98魚群
序號 98
詞目 魚群
音讀 hî-kûn/hû-kûn
華語釋義 (臺華共同詞 ,無義項)
序號99魚類
序號 99
詞目 魚類
音讀 hî-luī/hû-luī
華語釋義 (臺華共同詞 ,無義項)
序號100吳郭魚
序號 100
詞目 吳郭魚
音讀 ngôo-kueh-hî/ngôo-kueh-hû
華語釋義 (臺華共同詞 ,無義項)
部份符合 「魚」 有115筆,第5頁
序號 詞目 音讀 華語釋義
81 𩸙仔 tāi-á 鯉魚。魚類。嘴的外觀呈鈍圓形,有長短觸鬚各一對。脊鰭長、尾鰭分叉。以水草及魚蝦貝類為食物。現在大多以人工飼養為主,主要做為食用魚。
82 豆仔魚 tāu-á-hî/tāu-á-hû 大鱗鮻。魚類。食用魚種,外觀近似於烏魚,體長約20至25公分,最長可達35公分。
83 吐目 thóo-ba̍k 突眼、鼓眼泡。眼球突出。這種外觀特徵除了天生遺傳以外,大多是甲狀腺亢進或腦部、眼部病變引起。
84 塗虱 thôo-sat 小鯰魚。魚類。背鰭大且長,為溫水性魚類。因雌魚成長速度較雄魚快,體型也較大,肉質鮮美,所以具有養殖價值。
85 釣魚翁 tiò-hî-ang/tiò-hû-ang 翠鳥、魚狗。禽鳥類。臺灣地區常見留鳥的一種。大多棲息於平地至山麓、丘陵之溪流、池塘、湖沼等地。常單獨棲坐於離水面不高樹枝上,若發現魚蝦出現即刻入水捕捉,以喙尖咬緊其頭部,在樹幹上敲打後嚥食。
86 tsan 漁網。以數條繩索綁住網子數點,再將繩索集中吊起漁網,漁網中放誘餌再沉入水裡,一段時間後把漁網拉起,即有魚蝦困在漁網內。 用罾網捕魚、蝦。
87 罾魚 tsan-hî/tsan-hû 用四邊有支架的方形漁網捕魚。
88 㨻魚 tsānn hî/tsānn hû 放網再拉起,然後用網杓把魚撈起。
89 柴魚 tshâ-hî/tshâ-hû 鰹魚乾。將鰹魚除去內臟後蒸熟,再用慢火烘烤成堅硬薰黃的魚乾,然後刨成薄片。因形狀和顏色像柴,所以稱為「柴魚」。
90 田蛤仔 tshân-kap-á 田蛙、青蛙。兩棲類動物。頭寬扁、闊嘴、大眼。背部呈青綠色,腹部灰白,表皮光滑。有蹼,善跳躍、游泳。
91 草魚 tsháu-hî/tsháu-hû 魚名。一種可食用的淡水魚,身體近似圓筒形,青黃色,有側腺,吃水草維生。
92 汫水魚 tsiánn-tsuí-hî/tsiánn-tsuí-hû 淡水魚。
93 tsit 魚類。身體側扁,頭部呈尖狀,背部隆起。產於淡水中,為常見的食用魚。
94 鯽仔魚 tsit-á-hî/tsit-á-hû 魚類。身體側扁,頭部呈尖狀,背部隆起。產於淡水中,為常見的食用魚。
95 鮢鱖 tsu-kuè/tsu-kè 鞍帶石斑魚。魚類。俗稱「龍膽石斑」。一種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,是石斑魚類中體型最大者,故也稱為「斑王」。「鮢鱖」是南部說法,北部講「石斑」。
96 水雞 tsuí-ke/tsuí-kue 青蛙。兩棲類動物。腳上有蹼,擅長跳躍、游泳。多生活在水邊,常在夜間活動。 女人的生殖器。臺灣南部的閩南話「水雞」又指女性的生殖器,為了避諱,便把青蛙叫做「四跤仔」(sì-kha-á)。
97 鰮仔魚 un-á-hî/un-á-hû 沙丁魚。魚名。下顎較上顎略長,背蒼腹白,肉質鮮美,多製為罐頭食品。
98 魚群 hî-kûn/hû-kûn (臺華共同詞 ,無義項)
99 魚類 hî-luī/hû-luī (臺華共同詞 ,無義項)
100 吳郭魚 ngôo-kueh-hî/ngôo-kueh-hû (臺華共同詞 ,無義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