痔瘡
- tī-tshng
華語釋義
-
名詞 病名。主要是由於直腸內靜脈血管擴大曲張而成,因發生部位不同,有內痔與外痔之分。
近義
分類
詞彙比較
| 腔 | 詞彙 | 音讀 |
|---|---|---|
| 鹿港偏泉腔 | 痔瘡 | tǐ-tshng |
| 三峽偏泉腔 | 起背仔 | khí-pèr-á |
| 臺北偏泉腔 | 痔瘡 | tī-tshng |
| 宜蘭偏漳腔 | 痔瘡 | tī-tshng |
| 臺南混合腔 | 痔瘡 | tī-tshng |
| 高雄混合腔 | 痔瘡 | tī-tshng |
| 金門偏泉腔 | 痔瘡 | tī-tshng |
| 馬公偏泉腔 | 痔瘡 | tī-tshng |
| 新竹偏泉腔 | 痔瘡 | tī-tshng |
| 臺中偏漳腔 | 痔瘡 | tī-tshng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