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
|
暗飯
|
àm-pn̄g
|
晚餐、晚飯。
|
2
|
肉燥飯
|
bah-sò-pn̄g
|
一種常見的小吃。將五花肉切成碎肉或絞成碎泥,與蔥、香菇等食材拌炒後,再倒入米酒、冰糖、醬油等佐料熬煮成淋料,將其淋在白飯上即是臺灣南部之「肉燥飯」。惟此小吃在臺灣中北部則慣稱為「滷肉飯」。
|
3
|
免錢飯
|
bián-tsînn-pn̄g
|
牢飯。不用花錢就有飯吃,是一種調侃的說法。
|
4
|
燜飯
|
būn-pn̄g
|
以慢火來燜將煮熟的飯。
|
5
|
油飯
|
iû-pn̄g
|
用糯米做成的一種乾飯,把糯米蒸熟,再攪拌蝦米、肉絲、豬油、香菇、油蔥等配料。一般是在年節、小孩彌月來備辦請客食用,目前一般傳統市場經常買得到,是很受歡迎的一種小吃。
|
6
|
羹飯
|
kenn-pn̄g/kinn-pn̄g
|
燴飯。
|
7
|
跤尾飯
|
kha-bué-pn̄g/kha-bé-pn̄g
|
倒頭飯。人往生的時候,供祭在往生者腳尾的飯。
|
8
|
炕肉飯
|
khòng-bah-pn̄g
|
將白飯配上一些當令的菜餚,再加上一塊用滷料燉煮過的五花肉,為臺灣常見的飯。
|
9
|
滷肉飯
|
lóo-bah-pn̄g
|
普遍常見的小吃。將紅蔥頭切碎爆香,再加入豬絞肉拌勻,後以醬油、五香粉、冰糖、胡椒粉、米酒等佐料燜煮,後加入鹽調味,即成淋料。並將其淋在白飯上,即是臺灣中北部之「滷肉飯」,惟此食物在臺灣南部則慣稱之為「肉燥飯」。
將白飯配上一些當令的菜餚,再加上一塊用滷料燉煮過的五花肉,在臺灣南部多稱之為「滷肉飯」,惟此食物在臺灣中北部則慣稱之為「炕肉飯」。
|
10
|
糜飯
|
muê-pn̄g/bê-pn̄g
|
稀飯和乾飯,常用來泛稱三餐。
|
11
|
包飯
|
pau-pn̄g
|
包伙。按日供人飯菜,再按月收取伙食費的交易方式。
|
12
|
扒飯
|
pe-pn̄g
|
用筷子把碗裡的飯扒進嘴裡。
|
13
|
白飯
|
pe̍h-pn̄g
|
白米飯。
|
14
|
便飯
|
piān-pn̄g
|
日常吃的飯食。
現成的飯菜。
|
15
|
便菜飯
|
piān-tshài-pn̄g
|
便飯、家常飯。
|
16
|
飯盒仔
|
pn̄g-a̍h-á
|
便當盒、飯包。
|
17
|
飯坩
|
pn̄g-khann
|
飯鍋。煮飯或盛裝米飯的容器。
|
18
|
飯篋仔
|
pn̄g-kheh-á
|
飯盒、便當盒。
|
19
|
飯篱
|
pn̄g-lē/pn̄g-luē
|
笊篱。一種用來舀飯去米汁,有篩孔的杓子。
|
20
|
飯包
|
pn̄g-pau
|
便當、飯盒。可出外隨身攜帶的。
|
21
|
飯疕
|
pn̄g-phí
|
鍋巴。煮米飯時黏在鍋底的一層微焦的飯。
|
22
|
飯匙
|
pn̄g-sî
|
飯勺。盛飯用的勺子。
|
23
|
飯匙骨
|
pn̄g-sî-kut
|
肩胛骨。人體背部上方外側的骨頭,左右各一,呈三角扁平形,與鎖骨、肱骨構成肩關節。
|
24
|
飯匙銃
|
pn̄g-sî-tshìng
|
眼鏡蛇。爬蟲類動物。長四、五尺,頸部有一對白邊黑心的環狀斑紋,形如眼睛。背褐色,腹青白色,毒牙有溝,可注毒液,發怒或興奮的時候,頭會揚起,頸部擴張呈扁平狀,有如飯匙,所以稱為「飯匙銃」。
|
25
|
飯杓
|
pn̄g-sia̍h
|
用來盛飯入碗的器具。
|
26
|
飯斗
|
pn̄g-táu
|
飯桶。盛飯的用具。
|
27
|
飯桶
|
pn̄g-tháng
|
裝飯用的桶子。
指一個愚笨、沒有用處的人。
|
28
|
飯湯
|
pn̄g-thng
|
湯泡飯、湯飯。將清湯汁淋在白米飯上,再用火煮到沸騰,但是飯粒仍保持完整的一種簡便餐點。
|
29
|
飯店
|
pn̄g-tiàm
|
出售飯食或提供住宿的商店及旅館。
|
30
|
飯頓
|
pn̄g-tǹg
|
三餐。
|
31
|
飯菜
|
pn̄g-tshài
|
食物。米飯和菜餚,主食和副食的合稱。
|
32
|
飯丸
|
pn̄g-uân
|
飯糰。將糯米飯作成糰狀,內包油條、肉鬆、蘿蔔乾或糖、花生粉等的餐點。
|
33
|
飯碗
|
pn̄g-uánn
|
盛飯用的碗。
指一個人賴以為生的憑藉。
|
34
|
貯飯
|
té-pn̄g/tué-pn̄g
|
盛飯。將飯裝入碗器中。
|
35
|
添飯
|
thinn-pn̄g
|
盛飯。將飯裝入碗中。
|
36
|
竹管仔飯
|
tik-kóng-á-pn̄g
|
竹筒飯。
|
37
|
中晝飯
|
tiong-tàu-pn̄g
|
中餐、午飯。
|
38
|
凊飯
|
tshìn-pn̄g
|
冷飯、隔夜飯。
|
39
|
清飯
|
tshing-pn̄g
|
不加入其他調味或配料的白米飯。
|
40
|
粗菜便飯
|
tshoo-tshài piān-pn̄g
|
家常便飯、粗茶淡飯。多為請客時自謙的說法。
|
41
|
春飯
|
tshun-pn̄g
|
陰曆年過年時,用來供奉神明及祖先的飯。以飯碗盛滿堆高的白飯,並在尖端處插一小朵花,過年期間放在神龕上。
|
42
|
食飯會
|
tsia̍h-pn̄g-huē
|
聚餐、飯局。
|
43
|
食飯廳
|
tsia̍h-pn̄g-thiann
|
飯廳。專供吃飯的廳堂。
|
44
|
食飯桌
|
tsia̍h-pn̄g-toh
|
飯桌。吃飯時所用的桌子。
|
45
|
秫米飯
|
tsu̍t-bí-pn̄g
|
糯米飯。
|
46
|
桌頂食飯,桌跤放屎。
|
Toh-tíng tsia̍h-pn̄g, toh-kha pàng-sái.
|
人家請你吃飯,卻在桌底下排泄糞便。引申為受人恩惠而不知報答,反而做出對不起恩人的事情。
|
47
|
飼囝無論飯,飼爸母算頓。
|
Tshī kiánn bô-lūn pn̄g, tshī pē-bú sǹg tǹg.
|
父母養育兒女,不會去計較孩子的飯量,兒女奉養父母時,卻會計算父母吃了幾頓飯。這句話說明有些人養育子女和奉養父母時心態上的差異,以及兄弟輪流奉養父母時常常斤斤計較的現象。
|
48
|
食果子拜樹頭;食米飯拜田頭。
|
Tsia̍h kué-tsí pài tshiū-thâu; tsia̍h bí-pn̄g pài tshân-thâu.
|
吃水果,要拜謝樹根;吃米飯,要拜謝田地。指人要懂得感恩,飲水思源,不可忘本。通常僅單用「食果子拜樹頭」一句。
|
49
|
食飯皇帝大。
|
Tsia̍h-pn̄g hông-tè tuā.
|
吃飯的時候跟皇帝一樣大。意為吃飯最重要,不管什麼事都不得干擾,等用餐完畢後,再行處理。
|
50
|
做官若清廉,食飯著攪鹽。
|
Tsò-kuann nā tshing-liâm, tsia̍h-pn̄g tio̍h kiáu iâm.
|
當官若清廉,吃飯得拌鹽。意為當官如果只靠基本官俸而不貪污,生活就會過得清苦,連吃飯都只能加點鹽巴下飯。表示清官無法過富裕奢華的生活;又指清官難為或指無官不貪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