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
|
民俗
|
bîn-sio̍k
|
民間百姓的風俗習慣和傳統。
|
2
|
風俗
|
hong-sio̍k
|
社會上長期形成的風尚、習慣、習俗等的總稱。
|
3
|
還俗
|
huân-sio̍k
|
僧尼或出家的道士恢復為普通人的身分。
|
4
|
靠俗
|
khò-sio̍k
|
不拘禮節、不拘小節。比喻人的交情熟稔而不拘守無關大體的細節。
|
5
|
拚俗
|
piànn-sio̍k
|
商家為了搶生意,削價競爭,比賽看誰賣得便宜。
|
6
|
世俗
|
sè-sio̍k
|
社會上流傳的風俗習慣。
世間、俗世。
|
7
|
世俗人
|
sè-sio̍k-lâng
|
凡人。尋常的人、塵俗的人。
非基督徒。臺灣多數基督徒稱未信教者為世俗人。
|
8
|
俗賣
|
sio̍k-bē/sio̍k-buē
|
賤賣、廉讓。低價出售貨物。
|
9
|
俗語
|
sio̍k-gí/sio̍k-gú
|
俚語、俚諺。指流傳已久,通俗且廣泛使用的定型短句,反映出生活或人生的經驗與願望。
|
10
|
俗語話
|
sio̍k-gí-uē/sio̍k-gú-uē
|
俚語、俚諺。指流傳已久,通俗且廣泛使用的定型短句,反映出生活或人生的經驗與願望。
|
11
|
俗貨
|
sio̍k-huè/sio̍k-hè
|
便宜貨。品質不高,價格不貴的貨品。
|
12
|
俗價
|
sio̍k-kè
|
便宜的價錢。
|
13
|
俗名
|
sio̍k-miâ
|
佛門子弟在俗世中,尚未出家前的名字,稱為「俗名」。
通俗的名稱、非正式名稱。
|
14
|
俗物
|
sio̍k-mi̍h/sio̍k-mn̍gh
|
便宜的東西。
|
15
|
俗麭
|
sio̍k-pháng
|
吐司。長條形可以切片的麵包。借自日語「食(しょく)パン」。
|
16
|
傷風敗俗
|
siong-hong-pāi-sio̍k
|
敗壞社會風俗習慣。
|
17
|
粗俗
|
tshoo-sio̍k
|
粗糙通俗、便宜的。
|
18
|
粗俗貨
|
tshoo-sio̍k-huè/tshoo-sio̍k-hè
|
便宜貨。品質不高、不精細,價值又不貴的貨品。
|
19
|
粗俗物仔
|
tshoo-sio̍k-mih-á
|
便宜貨。廉價而粗糙的東西。
|
20
|
俗諺
|
sio̍k-gān
|
(臺華共同詞 ,無義項)
|
21
|
通俗
|
thong-sio̍k
|
(臺華共同詞 ,無義項)
|
22
|
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
|
Lîm An-thài Kóo-tshù Bîn-sio̍k Bûn-bu̍t-kuán
|
臺北(附錄-地名-文教處所)
|
23
|
臺灣民俗北投文物館
|
Tâi-uân Bîn-sio̍k Pak-tâu Bûn-bu̍t-kuán
|
臺北(附錄-地名-文教處所)
|
24
|
俗物無好貨。
|
Sio̍k-mi̍h bô hó huè.
|
便宜沒好貨。指一般人常存有貪小便宜的心態,見到便宜貨,便受低價位誘惑而購買,卻忽略物品本身的品質,導致買到劣質品。
|
25
|
俗物食破家。
|
Sio̍k-mi̍h tsia̍h phuà ke.
|
因東西便宜而毫無節制地去採購,容易導致過度消費,拖垮家庭經濟。比喻貪小便宜,反而會造成更大的損失。
|
26
|
一鄉一俗。
|
Tsi̍t hiong tsi̍t sio̍k.
|
一個鄉鎮一種風俗。指各地有不同的風俗習慣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