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seh 節

完全符合 「tseh 節」 有1筆

序號1節
序號 1
詞目
音讀 tseh/tsueh
華語釋義 節日。 季節。
完全符合 「tseh 節」 有1筆
序號 詞目 音讀 華語釋義
1 tseh/tsueh 節日。 季節。

部份符合 「tseh 節」 有14筆

序號1肉粽節
序號 1
詞目 肉粽節
音讀 Bah-tsàng-tseh/Bah-tsàng-tsueh
華語釋義 端午節、五月節。與春節、中秋節並列為民間三大傳統節日之一。有吃粽子和龍舟競渡等風俗,也有插蒲艾、喝雄黃酒、掛鍾馗像來除瘟辟邪。
序號2五月節
序號 2
詞目 五月節
音讀 Gōo-gue̍h-tseh/Gōo-ge̍h-tsueh
華語釋義 端午節。農曆五月初五。與春節、中秋節並列為民間三大傳統節日。有吃粽子和龍舟競渡等風俗,也會插蒲艾、喝雄黃酒、掛鍾馗像來除瘟辟邪。
序號3五日節
序號 3
詞目 五日節
音讀 Gōo-ji̍t-tseh/Gōo-li̍t-tsueh
華語釋義 端午節。農曆五月初五。與春節、中秋節並列為民間三大傳統節日。有吃粽子和龍舟競渡等風俗,也會插蒲艾、喝雄黃酒、掛鍾馗像來除瘟辟邪。
序號4季節
序號 4
詞目 季節
音讀 kuì-tseh/kuì-tsueh
華語釋義 時節。四季和二十四節氣的合稱。一年中,依據具有某種特點而區分出來的時期,共有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和二十四節氣。
序號5年節
序號 5
詞目 年節
音讀 nî-tseh/nî-tsueh
華語釋義 逢年過節。 春節前後的日子。
序號6是年是節
序號 6
詞目 是年是節
音讀 sī-nî-sī-tseh/sī-nî-sī-tsueh
華語釋義 逢年過節。
序號7冬節圓
序號 7
詞目 冬節圓
音讀 tang-tseh-înn/tang-tsueh-înn
華語釋義 冬至湯圓、冬節湯圓。冬至那天吃的湯圓,閩南習俗認為吃過冬至湯圓後就年長一歲。
序號8中秋節
序號 8
詞目 中秋節
音讀 Tiong-tshiu-tseh/Tiong-tshiu-tsueh
華語釋義 中秋節、八月節。我國傳統民俗節日之一。農曆八月十五日,與春節、端午節並列為民間三大傳統節日。通常這天全家會團聚在一起吃月餅、吃柚子、賞月。
序號9重陽節
序號 9
詞目 重陽節
音讀 Tiông-iông-tseh/Tiông-iông-tsueh
華語釋義 我國傳統民俗節日之一。農曆九月九日,故又稱九九重陽。起源於為了除去瘟疫,在這天要配戴茱萸葉子、飲菊花酒、舉家登高。臺灣則盛行於此日放風箏,並定為敬老節。
序號10節日
序號 10
詞目 節日
音讀 tseh-ji̍t/tsueh-li̍t
華語釋義 值得慶祝或紀念的日子。如國慶日、中秋節等。
序號11節氣
序號 11
詞目 節氣
音讀 tseh-khuì/tsueh-khuì
華語釋義 農曆根據地球在公轉軌道上運行的位置,每十五度設一個,將每個太陽年分為二十四節氣,並配合時令命名,以做為安排農業活動的參考。
序號12春節
序號 12
詞目 春節
音讀 tshun-tseh/tshun-tsueh
華語釋義 過年、新年。
序號13冬節
序號 13
詞目 冬節
音讀 tang-tseh/tang-tsueh
華語釋義 亦為傳統民俗節日。約當國曆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日。這一天黑夜最長,白天最短。在民間習俗上,這一天要搓湯圓,並祭祀祖先和神明。
序號14未食五日節粽,破裘毋甘放。
序號 14
詞目 未食五日節粽,破裘毋甘放。
音讀 Buē tsia̍h Gōo-ji̍t-tseh tsàng, phuà hiû m̄ kam pàng.
華語釋義 還沒吃端午節粽子,破棉襖捨不得放。臺灣的氣候在端午節之前,都還可能有轉冷,所以還沒過端午節,冬衣不能收起來,是前人觀察天氣變化所得的經驗。
部份符合 「tseh 節」 有14筆
序號 詞目 音讀 華語釋義
1 肉粽節 Bah-tsàng-tseh/Bah-tsàng-tsueh 端午節、五月節。與春節、中秋節並列為民間三大傳統節日之一。有吃粽子和龍舟競渡等風俗,也有插蒲艾、喝雄黃酒、掛鍾馗像來除瘟辟邪。
2 五月節 Gōo-gue̍h-tseh/Gōo-ge̍h-tsueh 端午節。農曆五月初五。與春節、中秋節並列為民間三大傳統節日。有吃粽子和龍舟競渡等風俗,也會插蒲艾、喝雄黃酒、掛鍾馗像來除瘟辟邪。
3 五日節 Gōo-ji̍t-tseh/Gōo-li̍t-tsueh 端午節。農曆五月初五。與春節、中秋節並列為民間三大傳統節日。有吃粽子和龍舟競渡等風俗,也會插蒲艾、喝雄黃酒、掛鍾馗像來除瘟辟邪。
4 季節 kuì-tseh/kuì-tsueh 時節。四季和二十四節氣的合稱。一年中,依據具有某種特點而區分出來的時期,共有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和二十四節氣。
5 年節 nî-tseh/nî-tsueh 逢年過節。 春節前後的日子。
6 是年是節 sī-nî-sī-tseh/sī-nî-sī-tsueh 逢年過節。
7 冬節圓 tang-tseh-înn/tang-tsueh-înn 冬至湯圓、冬節湯圓。冬至那天吃的湯圓,閩南習俗認為吃過冬至湯圓後就年長一歲。
8 中秋節 Tiong-tshiu-tseh/Tiong-tshiu-tsueh 中秋節、八月節。我國傳統民俗節日之一。農曆八月十五日,與春節、端午節並列為民間三大傳統節日。通常這天全家會團聚在一起吃月餅、吃柚子、賞月。
9 重陽節 Tiông-iông-tseh/Tiông-iông-tsueh 我國傳統民俗節日之一。農曆九月九日,故又稱九九重陽。起源於為了除去瘟疫,在這天要配戴茱萸葉子、飲菊花酒、舉家登高。臺灣則盛行於此日放風箏,並定為敬老節。
10 節日 tseh-ji̍t/tsueh-li̍t 值得慶祝或紀念的日子。如國慶日、中秋節等。
11 節氣 tseh-khuì/tsueh-khuì 農曆根據地球在公轉軌道上運行的位置,每十五度設一個,將每個太陽年分為二十四節氣,並配合時令命名,以做為安排農業活動的參考。
12 春節 tshun-tseh/tshun-tsueh 過年、新年。
13 冬節 tang-tseh/tang-tsueh 亦為傳統民俗節日。約當國曆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日。這一天黑夜最長,白天最短。在民間習俗上,這一天要搓湯圓,並祭祀祖先和神明。
14 未食五日節粽,破裘毋甘放。 Buē tsia̍h Gōo-ji̍t-tseh tsàng, phuà hiû m̄ kam pàng. 還沒吃端午節粽子,破棉襖捨不得放。臺灣的氣候在端午節之前,都還可能有轉冷,所以還沒過端午節,冬衣不能收起來,是前人觀察天氣變化所得的經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