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
|
烏骨雞
|
oo-kut-ke/oo-kut-kue
|
雞的品種之一,皮、骨都是黑色的,常用來燉補藥。
|
52
|
破雞筅
|
phuà-ke-tshíng/phuà-kue-tshíng
|
破雞帚。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聲音刺耳難聽。
|
53
|
歕雞胿
|
pûn-ke-kui/pûn-kue-kui
|
吹牛、說大話。說話浮誇不實。
|
54
|
歕雞胿仔
|
pûn ke-kui-á/pûn kue-kui-á
|
吹氣球。
|
55
|
相拍雞仔
|
sio-phah-ke-á/sio-phah-kue-á
|
鬥雞。禽鳥類。
使雞相鬥來決勝負的遊戲。
比喻好爭吵的人。
|
56
|
燒酒雞
|
sio-tsiú-ke/sio-tsiú-kue
|
將雞肉放入加有藥膳的米酒中燉煮而成,能促進新陳代謝、消化吸收及血液循環,是冬天活血暖身、舒筋養骨、溫補虛寒的最佳食補。
|
57
|
刣雞教猴
|
thâi-ke-kà-kâu/thâi-kue-kà-kâu
|
殺雞儆猴、殺一儆百。懲罰一個人以警告其他人服從的權術。
|
58
|
偷咬雞仔
|
thau-kā-ke-á/thau-kā-kue-á
|
紅杏出牆。指已婚婦女與其他男子有不正常的交往關係。
|
59
|
雉雞
|
thī-ke/thī-kue
|
禽鳥類。一種長尾的大型鳥類,雙翅圓而短,不善飛翔,但雙腳強而有力,善於奔走。嘴堅硬,適合啄食土中的食物。部分有頭冠或肉垂。雄雉尾長,羽毛鮮豔美麗,多為赤銅色或深綠色;雌鳥尾稍短,毛灰褐色。大多生活在隱蔽的森林之中。
|
60
|
土雞仔
|
thóo-ke-á/thóo-kue-á
|
土雞。不是人工圈養吃飼料的雞。
|
61
|
竹雞仔
|
tik-ke-á/tik-kue-á
|
鳥類。雉科。臺灣特有種鳥類,雌雄同型,體型圓胖,尾極短。體背自頭、頸至背大致為褐色,而有黑色之括弧斑紋。翼有栗褐色與淡灰褐色相間之橫帶。棲息於中、低海拔之樹林底層,性極隱密,不易發現其蹤跡。
小流氓。破壞社會秩序或組織幫派的不法分子。
|
62
|
竹雞仔車
|
tik-ke-á-tshia/tik-kue-á-tshia
|
野雞車。未經登記而非法營業的客運。
|
63
|
臭頭雞仔
|
tshàu-thâu-ke-á/tshàu-thâu-kue-á
|
指長癩痢頭無毛的禿雞。也比喻為被人批評、斥責而頹喪的人。
|
64
|
蹌跤雞
|
tshiáng-kha-ke/tshiáng-kha-kue
|
單腳跳著行走的人。
跳房子、跳格子。一種小孩子的遊戲。在地上畫上幾個方格子,排列成十字形或方形,遊戲者用單腳沿著地面邊跳邊踢瓦片或小石子,依次序經過各方格,跳完畢就可以占一個格子當作房子,不讓人經過。當全部的格子占滿之後,以占得多的為勝。
|
65
|
𪁎雞
|
tshio-ke/tshio-kue
|
公雞、種雞。發春期的公雞。
|
66
|
𤆬路雞
|
tshuā-lōo-ke/tshuā-lōo-kue
|
帶路雞、引路雞。在臺灣閩南傳統上,結婚禮俗中,新人第一次從娘家做客回家時,娘家會贈送新人一對雞,希望這對雞能常常帶新人回娘家做客。
|
67
|
水雞
|
tsuí-ke/tsuí-kue
|
青蛙。兩棲類動物。腳上有蹼,擅長跳躍、游泳。多生活在水邊,常在夜間活動。
女人的生殖器。臺灣南部的閩南話「水雞」又指女性的生殖器,為了避諱,便把青蛙叫做「四跤仔」(sì-kha-á)。
|
68
|
水雞泅
|
tsuí-ke-siû/tsuí-kue-siû
|
蛙泳、蛙式。游泳的四種標準姿勢之一。腹部朝下,雙手撥水,雙腳踢水,頭部在水面上吸氣,然後在水中吐氣,動作像青蛙在水池中游泳的樣子。
|
69
|
雞肉
|
ke-bah/kue-bah
|
(臺華共同詞 ,無義項)
|
70
|
雞排
|
ke-pâi/kue-pâi
|
(臺華共同詞 ,無義項)
|
71
|
雞精
|
ke-tsing/kue-tsing
|
(臺華共同詞 ,無義項)
|
72
|
雞籠
|
Ke-lâng/Kue-lâng
|
基隆(附錄-地名-舊地名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