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1
|
耳扒仔
|
hīnn-pê-á/hī-pê-á
|
耳挖子。掏耳垢的小用具。
|
152
|
歇睏時仔
|
hioh-khùn-sî-á
|
休息時間。
假日。
|
153
|
葉仔
|
hio̍h-á
|
葉子。
|
154
|
裘仔
|
hiû-á
|
夾襖、棉襖。
|
155
|
香袋仔
|
hiunn-tē-á
|
香包。裝有香料的小包,民間習俗在端午節佩戴,可以避邪。
|
156
|
茅仔草
|
hm̂-á-tsháu
|
茅草。多年生草本,花序穗狀,密生白色柔毛。根莖有甜味,供藥用,有利尿、止血等作用,莖葉可供蓋屋、製繩等用。
|
157
|
好好仔
|
hó-hó-á
|
好好地。
|
158
|
好禮仔
|
hó-lé-á
|
指小心翼翼、輕輕的。
|
159
|
仿仔
|
hóng-á
|
贗品、仿冒品。仿製的東西。
不同品種相互混生的半土雞。
|
160
|
仿仔雞
|
hóng-á-ke/hóng-á-kue
|
常見家禽的一種。不同品種相互混生的半土雞。
|
161
|
黃昏市仔
|
hông-hun-tshī-á
|
垃圾市場、黃昏市場。只在黃昏開市的菜市場。因為賣的大都是早市的存貨,所以又被戲稱為「糞埽市場」(pùn-sò-tshī-tiûnn)。
|
162
|
虎頭夾仔
|
hóo-thâu-ngeh-á
|
老虎鉗、虎頭鉗。用來夾斷鐵絲、拔起釘子的鐵製工具。
|
163
|
胡蠅拍仔
|
hôo-sîn-phah-á
|
蒼蠅拍。打蒼蠅的用具。現多為一體成型的塑膠製品。
|
164
|
雨毛仔
|
hōo-mn̂g-á
|
毛毛雨。
|
165
|
雨撇仔
|
hōo-phiat-á
|
雨刷。
|
166
|
雨霎仔
|
hōo-sap-á
|
細雨。小雨。
|
167
|
拊仔
|
hú-á
|
橡皮擦。用橡皮製成,可擦掉筆跡的文具。
板擦。擦拭黑白板上字跡的用具。
|
168
|
符仔
|
hû-á
|
符籙。一種道家用來役使鬼神的神祕文字。焚燒符籙治療頑疾或祈求平安是臺灣常見的民俗療法。
|
169
|
喝魚仔
|
huah-hî-á/huah-hû-á
|
叫賣魚貨。一種魚貨交易的方式。凌晨回港的魚貨分裝完畢後,由主賣人喊價錢,魚販以手勢競標,便可完成交易。
|
170
|
番仔
|
huan-á
|
舊指原住民。
現在常用來指不可理喻的人,但有歧視原住民之義,應避免使用。
指外國人、西洋人。
|
171
|
幡仔
|
huan-á
|
旛。一種狹長而下垂的旗幟。
|
172
|
番仔火
|
huan-á-hué/huan-á-hé
|
火柴。細小的短木條;以蘸有磷、硫等易燃物質那端摩擦外物,便能燃出火來。
|
173
|
番仔油
|
huan-á-iû
|
煤油。一種石油分餾後的成品。是揮發性較汽油低的燃料用油,無色,可供照明及溶劑用。
|
174
|
番仔薑
|
huan-á-kiunn
|
辣椒。草本植物。品種有辛辣、甜味兩種,富含維他命C及胡蘿蔔素。辛辣品種的果實成熟時呈紅色,可以用來調味;甜味品種果粒大,可以當作蔬菜食用。
|
175
|
番仔樓
|
huan-á-lâu
|
洋樓。指西洋式建築風格的樓房。
|
176
|
番仔幔
|
huan-á-mua
|
斗篷。披在肩上,類似長袍,用來擋風禦寒的無袖外衣。
|
177
|
番薑仔
|
huan-kiunn-á
|
辣椒。草本植物。品種有辛辣、甜味兩種,富含維他命C及胡蘿蔔素。辛辣品種的果實成熟時呈紅色,可以用來調味;甜味品種果粒大,可以當作蔬菜食用。
|
178
|
販仔
|
huàn-á
|
販子、小販。做小買賣的人。
|
179
|
販仔白
|
huàn-á-pe̍h
|
生意人在交易時所使用的隱語。
|
180
|
發財仔車
|
huat-tsâi-á-tshia
|
小貨車、發財車。配有車斗的平頭式輕型商用小貨車,源自三陽工業與當年技術夥伴Honda合作生產的小貨車,當時命名為「發財」,後泛指此類小貨車。
|
181
|
花仔和尚
|
hue-á-huê-siūnn
|
五色鳥,又名臺灣擬啄木,因其羽毛有五種顏色而得名。
|
182
|
花仔布
|
hue-á-pòo
|
花布。印有各種圖案花樣的布料。
|
183
|
花蛤仔
|
hue-kap-á
|
花蛤。一種在海邊沙灘生長的食用蛤蜊。
|
184
|
灰匙仔
|
hue-sî-á
|
泥水匠用來塗牆的工具,一般有抹刀、灰匙兩種;抹刀比較大,用來處理初步的工序,而灰匙是用來做細部的處理。
|
185
|
花身仔
|
hue-sin-á
|
花身雞魚、斑午魚。魚類。外型特徵為背鰭硬棘及軟條間有深刻,背鰭棘部有一大型黑斑,尾鰭上下有斜走之黑色條紋,體側有三條成弓狀之黑色縱帶,為本省沿岸漁業中重要經濟魚種之一。
|
186
|
火石仔
|
hué-tsio̍h-á/hé-tsio̍h-á
|
打火石。早期用來點火的器具。
|
187
|
火珠仔
|
hué-tsu-á/hé-tsu-á
|
火星塞。汽機車引擎的點火裝置。
|
188
|
會仔
|
huē-á/hē-á
|
合會、互助會。民間的儲蓄互助會,已行之有年,原本於法無據,政府在民國八十八年四月二十一日公布民法債編增訂條文,將它納入管理。
|
189
|
會仔錢
|
huē-á-tsînn/hē-á-tsînn
|
會錢、民間自組的互助會,按期繳納的錢。
|
190
|
瓷仔
|
huî-á
|
陶瓷器。將陶土或瓷土用水和成漿,經由拉胚、灌模、風乾等方式,再放入窯中燒製,最後噴釉、上彩,或不上彩而成為素色陶瓷。
|
191
|
瓷仔店
|
huî-á-tiàm
|
瓷器店。販賣各種瓷器的商店。
|
192
|
薰觳仔
|
hun-khok-á
|
菸灰缸。容放菸灰或菸蒂的器皿。
|
193
|
薰喙仔
|
hun-tshuì-á
|
菸嘴。用來抽菸,方便雙脣含住的裝置,接在菸管的一端。
|
194
|
粉腸仔
|
hún-tn̂g-á
|
豬的十二指腸。腸內有白色粉狀物,吃起來口感特別,為臺灣小吃攤中常見的小菜。
|
195
|
椅仔
|
í-á
|
椅子。
|
196
|
椅頭仔
|
í-thâu-á
|
凳子。沒有靠背的木凳子。
|
197
|
椅墊仔
|
í-tiām-á
|
坐墊。放在椅子上,讓人坐起來感覺舒服的墊子。
|
198
|
姨仔
|
î-á
|
稱謂。稱呼妻子的姊妹。如果是母親的姊妹叫「阿姨」。
|
199
|
野雞仔車
|
iá-ke-á-tshia/iá-kue-á-tshia
|
野雞車、非法客運。未經登記而非法營業的客運。
|
200
|
掖秧仔
|
iā ng-á
|
播稻種。秧田做好時,將發芽的稻穀撒在秧田裡,數日後便會長出秧苗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