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臺灣台語查詞目

部份符合 「ké」 有67筆,第3頁

序號41果子
序號 41
詞目 果子
音讀 kué-tsí/ké-tsí
華語釋義 水果。
序號42果子猫
序號 42
詞目 果子猫
音讀 kué-tsí-bâ/ké-tsí-bâ
華語釋義 果子貍、白鼻心。哺乳動物。食肉目靈貓科,夜行性動物,體色為黃、灰褐色,頭部色較黑,額頭至鼻樑有一條明顯的白色毛。棲息地以闊葉林為主,擅長爬樹,喜歡採食多汁的果類植物,屬於雜食性動物。
序號43果子園
序號 43
詞目 果子園
音讀 kué-tsí-hn̂g/ké-tsí-hn̂g
華語釋義 果園。
序號44果子栽
序號 44
詞目 果子栽
音讀 kué-tsí-tsai/ké-tsí-tsai
華語釋義 果樹的樹苗。
序號45餾粿
序號 45
詞目 餾粿
音讀 liū-kué/liū-ké
華語釋義 把已變硬的粿、糕類等食品再蒸軟或再蒸熱。
序號46麵粉粿仔
序號 46
詞目 麵粉粿仔
音讀 mī-hún-kué-á/mī-hún-ké-á
華語釋義 麵疙瘩。一種麵食,將一小塊一小塊的麵團放入滾水中煮熟,再加入配料就可食用。
序號47烏糖粿
序號 47
詞目 烏糖粿
音讀 oo-thn̂g-kué/oo-thn̂g-ké
華語釋義 黑糖糕。主要以黑糖漿做成。原是澎湖人用來祭祖或拜神的節慶食品,和臺灣的「發粿」(huat-kué)意思相同,象徵發財。是澎湖很受歡迎的名特產。
序號48芋粿
序號 48
詞目 芋粿
音讀 ōo-kué/ōo-ké
華語釋義 臺灣小吃的一種。以米漿和芋頭為主要材料,蒸熟後食用。
序號49芋粿曲
序號 49
詞目 芋粿曲
音讀 ōo-kué-khiau/ōo-ké-khiau
華語釋義 用芋頭、在來米、紅蔥頭、蝦米等,蒸製而成的一種食品。形狀如弧形而得名。
序號50糖粿
序號 50
詞目 糖粿
音讀 thn̂g-kué/thn̂g-ké
華語釋義 農曆七月初七「七娘媽生」時,用來祭拜七娘媽的一種湯圓,湯圓在搓製時必須用大拇指或筷子壓個凹痕,傳說是用來裝織女的眼淚。「糖粿」係泉州系居民的風俗。
序號51豬血粿
序號 51
詞目 豬血粿
音讀 ti-hueh-kué/tu-huih-ké
華語釋義 豬血糕。糯米加入豬血蒸熟做成的傳統小吃。
序號52甜粿
序號 52
詞目 甜粿
音讀 tinn-kué/tinn-ké
華語釋義 甜年糕。
序號53菜頭粿
序號 53
詞目 菜頭粿
音讀 tshài-thâu-kué/tshài-thâu-ké
華語釋義 蘿蔔糕。在來米漿拌入炒過的蘿蔔絲、蝦米等配料,蒸製而成的食品。
序號54草仔粿
序號 54
詞目 草仔粿
音讀 tsháu-á-kué/tsháu-á-ké
華語釋義 糯米製成的粿類食品。外皮以「粿粞」(kué-tshè)加入艾草或鼠麴草揉成,內包乾蘿蔔絲等,以手塑形成手掌大小,外墊黃槿葉或月桃葉等,再以蒸籠蒸熟。常做為農曆七月普渡或清明掃墓時的供品。
序號55鼠麴粿
序號 55
詞目 鼠麴粿
音讀 tshí-khak-kué/tshú-khak-ké
華語釋義 一種鹹龜粿,用糯米粿皮,內摻曬乾磨碎的鼠麴草,呈墨綠色或黑褐色,內可包甜、鹹餡料,如碎豬肉、蝦米、蘿蔔絲乾、南瓜等。通常用於祭祖、掃墓、中元普渡。
序號56炊粿
序號 56
詞目 炊粿
音讀 tshue kué/tshe ké
華語釋義 蒸製米粿。
序號57煎粿
序號 57
詞目 煎粿
音讀 tsian-kué/tsian-ké
華語釋義 煎粿、煎年糕。將蘿蔔糕或油蔥粿切片之後用油來煎的食物。
序號58正範
序號 58
詞目 正範
音讀 tsiànn-pān
華語釋義 真品、真貨。也指正牌,正規,名副其實的身份。 正確、妥當。合乎情理。
序號59狀元粿
序號 59
詞目 狀元粿
音讀 tsiōng-guân-kué/tsiōng-guân-ké
華語釋義 狀元糕。以在來米磨成細粉末,放入竹筒狀容器蒸熟,內餡放花生粉或芝麻粉。
序號60水果
序號 60
詞目 水果
音讀 tsuí-kó
華語釋義 含有漿液可以生吃的果實。
部份符合 「ké」 有67筆,第3頁
序號 詞目 音讀 華語釋義
41 果子 kué-tsí/ké-tsí 水果。
42 果子猫 kué-tsí-bâ/ké-tsí-bâ 果子貍、白鼻心。哺乳動物。食肉目靈貓科,夜行性動物,體色為黃、灰褐色,頭部色較黑,額頭至鼻樑有一條明顯的白色毛。棲息地以闊葉林為主,擅長爬樹,喜歡採食多汁的果類植物,屬於雜食性動物。
43 果子園 kué-tsí-hn̂g/ké-tsí-hn̂g 果園。
44 果子栽 kué-tsí-tsai/ké-tsí-tsai 果樹的樹苗。
45 餾粿 liū-kué/liū-ké 把已變硬的粿、糕類等食品再蒸軟或再蒸熱。
46 麵粉粿仔 mī-hún-kué-á/mī-hún-ké-á 麵疙瘩。一種麵食,將一小塊一小塊的麵團放入滾水中煮熟,再加入配料就可食用。
47 烏糖粿 oo-thn̂g-kué/oo-thn̂g-ké 黑糖糕。主要以黑糖漿做成。原是澎湖人用來祭祖或拜神的節慶食品,和臺灣的「發粿」(huat-kué)意思相同,象徵發財。是澎湖很受歡迎的名特產。
48 芋粿 ōo-kué/ōo-ké 臺灣小吃的一種。以米漿和芋頭為主要材料,蒸熟後食用。
49 芋粿曲 ōo-kué-khiau/ōo-ké-khiau 用芋頭、在來米、紅蔥頭、蝦米等,蒸製而成的一種食品。形狀如弧形而得名。
50 糖粿 thn̂g-kué/thn̂g-ké 農曆七月初七「七娘媽生」時,用來祭拜七娘媽的一種湯圓,湯圓在搓製時必須用大拇指或筷子壓個凹痕,傳說是用來裝織女的眼淚。「糖粿」係泉州系居民的風俗。
51 豬血粿 ti-hueh-kué/tu-huih-ké 豬血糕。糯米加入豬血蒸熟做成的傳統小吃。
52 甜粿 tinn-kué/tinn-ké 甜年糕。
53 菜頭粿 tshài-thâu-kué/tshài-thâu-ké 蘿蔔糕。在來米漿拌入炒過的蘿蔔絲、蝦米等配料,蒸製而成的食品。
54 草仔粿 tsháu-á-kué/tsháu-á-ké 糯米製成的粿類食品。外皮以「粿粞」(kué-tshè)加入艾草或鼠麴草揉成,內包乾蘿蔔絲等,以手塑形成手掌大小,外墊黃槿葉或月桃葉等,再以蒸籠蒸熟。常做為農曆七月普渡或清明掃墓時的供品。
55 鼠麴粿 tshí-khak-kué/tshú-khak-ké 一種鹹龜粿,用糯米粿皮,內摻曬乾磨碎的鼠麴草,呈墨綠色或黑褐色,內可包甜、鹹餡料,如碎豬肉、蝦米、蘿蔔絲乾、南瓜等。通常用於祭祖、掃墓、中元普渡。
56 炊粿 tshue kué/tshe ké 蒸製米粿。
57 煎粿 tsian-kué/tsian-ké 煎粿、煎年糕。將蘿蔔糕或油蔥粿切片之後用油來煎的食物。
58 正範 tsiànn-pān 真品、真貨。也指正牌,正規,名副其實的身份。 正確、妥當。合乎情理。
59 狀元粿 tsiōng-guân-kué/tsiōng-guân-ké 狀元糕。以在來米磨成細粉末,放入竹筒狀容器蒸熟,內餡放花生粉或芝麻粉。
60 水果 tsuí-kó 含有漿液可以生吃的果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