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
|
紅筋
|
âng-kin/âng-kun
|
血管。動物體內血液循環流通的管道,有動脈、靜脈、微血管三種。
|
2
|
挽筋
|
bán-kin/bán-kun
|
一種民俗療法,遇人有中暑、頭暈、腹脹等痧症時,用雙指沾水為其捏擰肩頸或脊椎兩側的筋絡,使皮膚紅紫、局部充血,以增進氣血循環、舒緩症狀。類似「刮痧」療法的效果。
拉扯筋肉,有時指痙攣。若說「挽著筋」(bán-tio̍h kin)或「筋去挽著」(kin khì bán--tio̍h)是動作不慎或受到外力而扭傷筋肉。若說「筋挽倚來」(kin bán-uá--lâi)是發生痙攣。
|
3
|
挽脈
|
bán-me̍h
|
打顫、抽筋。因為痙攣,所以手腳緊握。
|
4
|
五筋膎
|
gōo-kin-kê/gōo-kun-kuê
|
手指併攏彎曲時,突出的指關節,通常用於擊人頭部。
|
5
|
血筋
|
hueh-kin/huih-kun
|
血管。動物體內運輸血液的管道。有動脈、靜脈、微血管三種。
|
6
|
跤筋
|
kha-kin/kha-kun
|
腳後的筋。
|
7
|
剾痧
|
khau-sua
|
刮痧。一種傳統民俗醫療方式。用錢幣或小圓餅狀的東西蘸水或油刮擦患者的胸部、背部和頸部,使皮膚紅紫,局部充血,以減輕中暑現象和疼痛。其原理就是利用按摩人體的胸腺而增加血液循環及產生免疫力。
|
8
|
筋肉
|
kin-bah/kun-bah
|
筋與肉,用指肌肉。
|
9
|
筋骨
|
kin-kut/kun-kut
|
筋肉和骨骼、體格。
|
10
|
筋絡
|
kin-le/kun-le
|
腱。與骨節相連的肌肉。
|
11
|
筋節
|
kin-tsat/kun-tsat
|
筋骨。人體裡筋頭和骨節的結合處。
|
12
|
糾筋
|
kiù-kin/kiù-kun
|
抽筋。肌肉發生痙攣抽痛。
|
13
|
掠筋
|
lia̍h-kin/lia̍h-kun
|
按摩、推拿。經絡按摩法,以放鬆經絡,促進循環,消除疲勞或鬆弛組織黏連,來達到減輕神經酸痠痛的方法,是一種中國傳統的醫療方式。
|
14
|
掠痧
|
lia̍h-sua
|
刮痧。一種傳統民俗醫療方式。用錢幣或小圓餅狀的東西蘸水或油刮擦患者的胸部、背部和頸部,使皮膚紅紫,局部充血,以減輕中暑現象和疼痛。其原理就是利用按摩人體的胸腺而增加血液循環及產生免疫力。
|
15
|
掠沙筋
|
lia̍h-sua-kin/lia̍h-sua-kun
|
剔除泥腸。烹飪之前將蝦子背上蝦肉裡的泥腸剔掉,會比較乾淨好吃。
|
16
|
腦筋
|
náu-kin/náu-kun
|
頭腦。指一個人的思想、思考能力和記憶力等。
腦神經。
|
17
|
傷腦筋
|
siong-náu-kin/siong-náu-kun
|
因事情麻煩不易解決而煩惱。
|
18
|
中風
|
tiòng-hong
|
腦溢血、腦中風。病名。因腦血管硬化、破裂,造成腦內出血,壓迫到腦神經。往往會使病人昏迷、死亡或肢體麻木、言語行動不便。
|
19
|
斷腦筋
|
tn̄g-náu-kin/tn̄g-náu-kun
|
大腦出血性中風。病名。因中風引起腦出血,導致不省人事或身體癱瘓,甚至死亡的疾病。
|
20
|
青筋
|
tshenn-kin/tshinn-kun
|
靜脈。皮膚下顏色較暗的靜脈血管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