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ué 粿

部份符合 「kué 粿」 有38筆

序號21餾粿
序號 21
詞目 餾粿
音讀 liū-kué/liū-ké
華語釋義 把已變硬的粿、糕類等食品再蒸軟或再蒸熱。
序號22麵粉粿仔
序號 22
詞目 麵粉粿仔
音讀 mī-hún-kué-á/mī-hún-ké-á
華語釋義 麵疙瘩。一種麵食,將一小塊一小塊的麵團放入滾水中煮熟,再加入配料就可食用。
序號23烏糖粿
序號 23
詞目 烏糖粿
音讀 oo-thn̂g-kué/oo-thn̂g-ké
華語釋義 黑糖糕。主要以黑糖漿做成。原是澎湖人用來祭祖或拜神的節慶食品,和臺灣的「發粿」(huat-kué)意思相同,象徵發財。是澎湖很受歡迎的名特產。
序號24芋粿
序號 24
詞目 芋粿
音讀 ōo-kué/ōo-ké
華語釋義 臺灣小吃的一種。以米漿和芋頭為主要材料,蒸熟後食用。
序號25芋粿曲
序號 25
詞目 芋粿曲
音讀 ōo-kué-khiau/ōo-ké-khiau
華語釋義 用芋頭、在來米、紅蔥頭、蝦米等,蒸製而成的一種食品。形狀如弧形而得名。
序號26糖粿
序號 26
詞目 糖粿
音讀 thn̂g-kué/thn̂g-ké
華語釋義 農曆七月初七「七娘媽生」時,用來祭拜七娘媽的一種湯圓,湯圓在搓製時必須用大拇指或筷子壓個凹痕,傳說是用來裝織女的眼淚。「糖粿」係泉州系居民的風俗。
序號27豬血粿
序號 27
詞目 豬血粿
音讀 ti-hueh-kué/tu-huih-ké
華語釋義 豬血糕。糯米加入豬血蒸熟做成的傳統小吃。
序號28甜粿
序號 28
詞目 甜粿
音讀 tinn-kué/tinn-ké
華語釋義 甜年糕。
序號29菜頭粿
序號 29
詞目 菜頭粿
音讀 tshài-thâu-kué/tshài-thâu-ké
華語釋義 蘿蔔糕。在來米漿拌入炒過的蘿蔔絲、蝦米等配料,蒸製而成的食品。
序號30草仔粿
序號 30
詞目 草仔粿
音讀 tsháu-á-kué/tsháu-á-ké
華語釋義 糯米製成的粿類食品。外皮以「粿粞」(kué-tshè)加入艾草或鼠麴草揉成,內包乾蘿蔔絲等,以手塑形成手掌大小,外墊黃槿葉或月桃葉等,再以蒸籠蒸熟。常做為農曆七月普渡或清明掃墓時的供品。
序號31鼠麴粿
序號 31
詞目 鼠麴粿
音讀 tshí-khak-kué/tshú-khak-ké
華語釋義 一種鹹龜粿,用糯米粿皮,內摻曬乾磨碎的鼠麴草,呈墨綠色或黑褐色,內可包甜、鹹餡料,如碎豬肉、蝦米、蘿蔔絲乾、南瓜等。通常用於祭祖、掃墓、中元普渡。
序號32炊粿
序號 32
詞目 炊粿
音讀 tshue kué/tshe ké
華語釋義 蒸製米粿。
序號33煎粿
序號 33
詞目 煎粿
音讀 tsian-kué/tsian-ké
華語釋義 煎粿、煎年糕。將蘿蔔糕或油蔥粿切片之後用油來煎的食物。
序號34狀元粿
序號 34
詞目 狀元粿
音讀 tsiōng-guân-kué/tsiōng-guân-ké
華語釋義 狀元糕。以在來米磨成細粉末,放入竹筒狀容器蒸熟,內餡放花生粉或芝麻粉。
序號35水浸粿
序號 35
詞目 水浸粿
音讀 tsuí-tsìm-kué/tsuí-tsìm-ké
華語釋義 蒟蒻。天南星科蒟蒻屬,多年生草本。原產於日本、印度、中國西南地區。地下有球莖,可供食用或製成澱粉及糊料。
序號36碗粿
序號 36
詞目 碗粿
音讀 uánn-kué/uánn-ké
華語釋義 一種民間小吃。將在來米製成的粉與開水攪拌均勻,加入豬油、香菇、豬絞肉、紅蔥頭、蝦米等餡料裝在碗裡,再將這些碗,放進鍋裡蒸製而成。
序號37目睭看佇粿,跤踏著火。
序號 37
詞目 目睭看佇粿,跤踏著火。
音讀 Ba̍k-tsiu khuànn tī kué, kha ta̍h-tio̍h hué.
華語釋義 眼睛看著糕品,腳踩到火。用來勸人做事不要只顧當前的好處,而忘了週遭的危險,以免身陷險境而不知。
序號38毛呼龜粿粽,紅包在你送。
序號 38
詞目 毛呼龜粿粽,紅包在你送。
音讀 Môo-honn ku kué tsàng, âng-pau tsāi lí sàng.
華語釋義 毛呼、紅龜粿、粽子,紅包隨便你包多少都可以。譏諷道士誦經時不專心,看著祭品隨口亂念,心中只有紅包。
部份符合 「kué 粿」 有38筆
序號 詞目 音讀 華語釋義
21 餾粿 liū-kué/liū-ké 把已變硬的粿、糕類等食品再蒸軟或再蒸熱。
22 麵粉粿仔 mī-hún-kué-á/mī-hún-ké-á 麵疙瘩。一種麵食,將一小塊一小塊的麵團放入滾水中煮熟,再加入配料就可食用。
23 烏糖粿 oo-thn̂g-kué/oo-thn̂g-ké 黑糖糕。主要以黑糖漿做成。原是澎湖人用來祭祖或拜神的節慶食品,和臺灣的「發粿」(huat-kué)意思相同,象徵發財。是澎湖很受歡迎的名特產。
24 芋粿 ōo-kué/ōo-ké 臺灣小吃的一種。以米漿和芋頭為主要材料,蒸熟後食用。
25 芋粿曲 ōo-kué-khiau/ōo-ké-khiau 用芋頭、在來米、紅蔥頭、蝦米等,蒸製而成的一種食品。形狀如弧形而得名。
26 糖粿 thn̂g-kué/thn̂g-ké 農曆七月初七「七娘媽生」時,用來祭拜七娘媽的一種湯圓,湯圓在搓製時必須用大拇指或筷子壓個凹痕,傳說是用來裝織女的眼淚。「糖粿」係泉州系居民的風俗。
27 豬血粿 ti-hueh-kué/tu-huih-ké 豬血糕。糯米加入豬血蒸熟做成的傳統小吃。
28 甜粿 tinn-kué/tinn-ké 甜年糕。
29 菜頭粿 tshài-thâu-kué/tshài-thâu-ké 蘿蔔糕。在來米漿拌入炒過的蘿蔔絲、蝦米等配料,蒸製而成的食品。
30 草仔粿 tsháu-á-kué/tsháu-á-ké 糯米製成的粿類食品。外皮以「粿粞」(kué-tshè)加入艾草或鼠麴草揉成,內包乾蘿蔔絲等,以手塑形成手掌大小,外墊黃槿葉或月桃葉等,再以蒸籠蒸熟。常做為農曆七月普渡或清明掃墓時的供品。
31 鼠麴粿 tshí-khak-kué/tshú-khak-ké 一種鹹龜粿,用糯米粿皮,內摻曬乾磨碎的鼠麴草,呈墨綠色或黑褐色,內可包甜、鹹餡料,如碎豬肉、蝦米、蘿蔔絲乾、南瓜等。通常用於祭祖、掃墓、中元普渡。
32 炊粿 tshue kué/tshe ké 蒸製米粿。
33 煎粿 tsian-kué/tsian-ké 煎粿、煎年糕。將蘿蔔糕或油蔥粿切片之後用油來煎的食物。
34 狀元粿 tsiōng-guân-kué/tsiōng-guân-ké 狀元糕。以在來米磨成細粉末,放入竹筒狀容器蒸熟,內餡放花生粉或芝麻粉。
35 水浸粿 tsuí-tsìm-kué/tsuí-tsìm-ké 蒟蒻。天南星科蒟蒻屬,多年生草本。原產於日本、印度、中國西南地區。地下有球莖,可供食用或製成澱粉及糊料。
36 碗粿 uánn-kué/uánn-ké 一種民間小吃。將在來米製成的粉與開水攪拌均勻,加入豬油、香菇、豬絞肉、紅蔥頭、蝦米等餡料裝在碗裡,再將這些碗,放進鍋裡蒸製而成。
37 目睭看佇粿,跤踏著火。 Ba̍k-tsiu khuànn tī kué, kha ta̍h-tio̍h hué. 眼睛看著糕品,腳踩到火。用來勸人做事不要只顧當前的好處,而忘了週遭的危險,以免身陷險境而不知。
38 毛呼龜粿粽,紅包在你送。 Môo-honn ku kué tsàng, âng-pau tsāi lí sàng. 毛呼、紅龜粿、粽子,紅包隨便你包多少都可以。譏諷道士誦經時不專心,看著祭品隨口亂念,心中只有紅包。